2019年10月14日,北京市司法局和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发布对
《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正案(草案送审稿)》(简称“管理条例”)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,时隔7年,北京在垃圾分类新时代下修订了这一2012年就开始实施的《管理条例》。
众所周知,垃圾分类的推进和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当然,完备的政策支持和管理体系是顺利实行垃圾分类的前提条件。
随着全国各地进入垃圾分类的攻坚战役,结合实际情况,北京增加制定各区生活垃圾处置总量控制计划,明确各部门责任,统筹协调,综合管制,从而力求实现系统化解决垃圾混合处理难题,有哪些亮点呢?
罚款力度:从个人到单位,一个都不落下
垃圾分类强制时代,重点就在于处罚的力度和增加了信用处罚。《管理条例》意识到前端分类的重要性,为确保源头减量,增加了个人等混投混放的罚款条例,此外,餐饮经营单位、餐饮配送服务提供者和旅馆经营单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,也会受到相应的罚款。具体如下:

分工精确:你管你的我管我的,相互配合
从上图我们也可以看出来,产生生活垃圾的个人、单位和收运公司均有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负责;餐饮等相关经营者由市场监管部门负责;旅馆等经营者由文化旅游部门负责,每个领域都由专门的部门来管理,保证实效性和及时性。
整个垃圾分类过程中,政策规章等制定、监督和执行处罚等责任主体,北京也进行了明确,并要求城市中的各个管理部门之间,相互协调配合,共同做好生活垃圾管理的相关工作。

源头减量:明确责任主体,减量从这些人下手
实践证明,从垃圾产生的源头抓起是关键,尤其是一些近年来发展火爆的行业,比如快递、餐饮、住宿和外卖等。因此,北京从个人、企事业机关单位、电子商务企业、快递企业、餐饮服务业和住宿经营企业抓起,减少垃圾产生量,引导使用
环保用品或材料。

厨余垃圾的产生量是其他三类垃圾无法匹及的。除去每家每户在家里产生的厨余垃圾外,大型蔬菜果品批发市场、农贸市场、物流配送中心等的产生量更是治理好厨余垃圾的关键,推行精彩上市、按照标准配置垃圾就地处理设施是北京采取的几大措施。
既然推进垃圾分类的重点在前端分类,保证每一个人、每一个企业准确投放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。区别于以前仅通过报刊、广播、电视和网络等平台或教育机构等配合宣传垃圾分类,现在的垃圾分类宣传形式更多元,而且注重线下点对点、面对面的宣传推广。
由此可见,北京已经为垃圾分类做好了准备,箭已经放在弦上,只待发射之日。
版权与免责声明: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环保在线”的所有作品,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-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环保在线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(非环保在线)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
我要评论